律师太少?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律师?
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405 更新时间:2021年04月15日23:24:20 打印此页 关闭
    2019年1月,司法部发布《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(2018-2022年)》,文件中提到——




    到2022年,全国律师总数达到62万人,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4.2名。全国律师每年办理诉讼案件达到800万件,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数量达到120万件,为党政机关、人民团体、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达到100万家。律师行业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,占GDP的比例达到0.16%。



    2020年6月22日,司法部发布《2019年度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》。统计显示,截至2019年底,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7.3万多人,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5万名律师,增长率达11.8%。2018年、2017年、2016年,全国律师数量分别为42.3万、36.5万和32.8万。

    按照这个进度,中国律师人数会在2030年到达100万,十年翻一番。国家很明显地在推动律师人数的规模化增长,律师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,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。

    关于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,以及未来的判断,我有自己的理解。

    所以今天,围绕这个话题,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。

    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


    从我的角度来看,未来10年,中国律师一定会更快速地规模增长。

    这已经不仅仅与国家的强力推动有关,也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。

   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:最近问我律师好不好考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
    最近隔个一两周,就会有其他行业的人加我微信,说自己之前是XX公司、XX行业的,或者因为年龄到了,或者因为行业发展不好,想换个工作。

    考一个法律职业资格证当律师,是他们非常重点考虑的方向。

    因为经济发展增速变缓,加上整体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动,导致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人员,会更倾向于向律师这样的服务行业流动——


    相对自由、平均收入更高、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、过往资源更容易发挥作用、没有年龄限制(甚至是优势)……



    不论是国家解决就业的角度,还是个体发展的角度,律师作为专业服务行业,都更像是一个很不错的工种。

    所以不论什么原因,人数增长已是定局。关键是,为什么要这么做?


    我理解,国家是希望通过开放准入门槛,增加法律行业服务端人数,从而倒逼行业改革。

    事实上,任何一个行业市场化的典型标志,就是『开放供给』。竞争者涌入,看不见的手就会发挥作用,市场竞争会倒逼行业从粗放作业到精细经营。

    我们看中国各行各业民营经济的发展,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样的路径——几乎每个行业,都因为开放了准入门槛,最终带来了更大的市场,以及对应的服务品质和效率的提升。

    以大家相对更熟悉的出行行业为例——之前出租车行业是个垄断行业,你想开出租,是有很高的准入门槛的。

    但随着像滴滴这样的公司进入,出行行业通过降低过往垄断的准入门槛,扩大了司机的人数——你不需要去出租车公司领证,也可以开出租了。

    事实上,也正因为滴滴这样一个外来者的加入,整个出行行业的规模、服务品质、效率,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。

    新东方早期做英语培训,也是通过自己的培训,把很多原本并不是教师背景的人培训成特定领域的专业讲师,扩大了服务人数,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规模化发展。

    基本逻辑都是——

    增加供给 → 强化竞争 → 倒逼行业更好地发展

    在法律行业里,这个被叫做『执业泛化』。理查 · 萨斯金在《明日世界的律师》这本书里,很早就提到过这个观点。

    微信图片_20200831105833.png




    我自己对于律师人数的增长,一直是持支持态度的。核心原因在于——

    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集中度太低了。而这并不是好事。

    过去几年司法部发布的中国律所规模的信息,很明显地体现出这个特点——
    微信图片_20200831110006.jpg

    中国90%以上的律师事务所,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所——整个行业,都还处于某种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』的状态。

    而一个行业如果整体上都是松散的话,说明这个行业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。集中度不高,一方面不好管理;另一方面,也很难产生真正的规模效益。

    这一定不符合发展规律,行业如果要变得更好,就必然会往集中度高的方向发展。

    最典型的就是手机行业了。

    在智能手机尚未面世之前,国内的手机品牌多达上百个。那个时候,大家还是靠『渠道』的思维在做生意——只要在线下开个门店,即使规模小一点,也能活得不错。

    但放到今天来看,你就会发现国内的手机品牌,主流的就这么几家了,未来应该还会越来越集中。

    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HTC/摩托罗拉/金立,基本已经退出舞台。

    不止是手机行业,随着经济的发展,各行各行也遵循着马太效应——强者越强,弱者越弱,那些相对弱势的企业,会被慢慢蚕食掉,直至退出竞争舞台。

    这个规律,也会随着服务人数的增长,慢慢体现到法律服务行业。

    也因为这个原因,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律所在推动自己的规模化发展——稍微有远见一点的律所主任,都意识到了这个大趋势。

    精品所得以发展,是因为有独特红利,但只有规模化,才会实现最终的效益。

    规模化是未来。


    所以我的观点很简单——


    • 中国律师人数,一定还会持续增加
    • 人数增加是好事,会倒逼行业改革
    • 行业改革的方向,一定是集中度越来越高



    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。

    而在这个大趋势下,律师独立执业、个体作战的状态会越来越难,会越来越依赖平台的力量。而这,也给了律所规模化越来越强的动力。

   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。(转载自公众号“春秋吕释”)
    上一条:孩子多大会判给男方,孩子抚养费可以用财产抵吗? 下一条:遗产纠纷律所 | 遗产包括哪些?谁可以继承遗产?